脸谱网 Instagram Youtube 推特

什么是原子的化学性质-定义

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电子的数量和排列决定的。每种元素的电子壳层,特别是最外层价壳层中的电子数,是决定其化学键成键行为的主要因素。欧宝体育客户端材料特性

原子的化学性质

任何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都是由中性原子或电离原子组成的。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质子的数量决定的,实际上是由电子的数量和排列决定的。这些电子的构型遵循量子力学的原理。每种元素的电子壳层,特别是最外层价壳层中的电子数,是决定其化学键成键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元素周期表中ob欧宝体育官方网站,元素是按原子序数Z增加的顺序排列的。

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称为质子数原子序数(或质子数),给出了原子的符号Z.电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总电荷是+泽,其中e(基本电荷)等于1602 x 10-19年库仑.每个电子都受到原子中正电荷和其他(Z - 1)负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影响。

这是泡利不相容原理这就要求原子中的电子占据不同的能级,而不是所有的电子都凝结在基态中。多电子原子基态中电子的排列顺序,从最低能量态(基态)开始,从那里开始逐步向上移动,直到原子的每个电子都被分配到一组独特的量子数。这一事实对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ob欧宝体育官方网站

电子亲和能

在化学和原子物理中电子亲和能原子或分子的定义为:

中性原子或分子(气态)在向原子中添加电子形成负离子时的能量变化(kJ/mol)

X + e- - - - - -→X- - - - - -亲和性= -∆H

换句话说,它可以表示为中性原子获得电子的可能性。注意,电离能衡量中性原子抵抗电子损失的倾向。的电子亲和力比电离能更难测量。

例如,气相中的氟原子在获得电子形成氟离子时释放能量。

F + e- - - - - -→F- - - - - --∆H =亲和度= 328 kJ/mol

使用的电子亲和力正确地掌握符号是很重要的。当一个电子加到中性原子上时,能量就会释放出来。这种亲和力被称为第一个电子亲和能这些能量是负的。按照惯例,负号表示能量的释放。然而,向负离子添加一个电子需要更多的能量,这超过了从电子附着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这种亲和力被称为第二个电子亲和能这些能量是正的。

非金属的亲和性vs.金属的亲和性

  • 金属金属喜欢失去价电子形成阳离子,以获得完全稳定的外壳。金属的电子亲和度比非金属的低。水银吸引额外电子的能力最弱。
  • 非金属矿物:一般来说,非金属比金属有更多的正电子亲和度。非金属喜欢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以获得完全稳定的电子壳层。氯最能吸引额外的电子。稀有气体的电子亲和度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测量,因此它们可能有或没有轻微的负值。

电负性

电负性,符号χ,是一种化学性质,描述一个原子吸引电子的倾向。为此,无量纲量称为鲍林规模,符号χ,是最常用的。

氟的电负性是:

χ= 4.0

一般来说,原子的电负性受原子序数和价电子离带电原子核的距离的影响。相关的电负性数值越高,一种元素或化合物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电负性最强的原子氟的值为4.0,而电负性最低的原子铯和氟的值为0.7。

电子亲和性和电负性

电离能

电离能,也叫电离势,是必要的能量移去一个电子从中性原子。

X +能量→X++ e

X是任何能够被电离的原子或分子,X+是去掉一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正离子)和e吗是被移走的电子。

例如,一个氮原子需要以下电离能才能移走最外层的电子。

N + ie→N++ eIE = 14.5 eV

与第一个电子的去除有关的电离能是最常用的。的n电离能是指从带(电荷的物质中除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n1)。

第一电离能

→X++ e

第二电离能

X+→X2 ++ e

第三电离能

X2 +→X3 ++ e

不同元素的电离能

每去除一个连续的电子都有一个电离能。环绕原子核的电子在相当明确的轨道上运动。其中一些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比其他电子更紧密。例如,除去铅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只需要7.38 eV,而除去最内层的电子则需要88,000 eV。有助于理解元素的反应性(特别是失去电子的金属)。

一般来说,电离能在一个基团上向上移动,在一个周期内从左向右移动。此外:

  • 电离能对于在封闭的壳层外有一个电子的碱金属来说是最低的。
  • 电离能具有闭合壳层的惰性气体的周期最大值在一行上增加

例如,钠只需要496 kJ/mol或5.14 eV/原子电离。另一方面,元素周期表中紧靠它前面的惰性气体氖,需要2081 kJ/mol或21.56 eV/原子。ob欧宝体育官方网站

电离能
授权:CC BY-SA 3.0
- - - - - -
引用:
引用:
核与反应堆物理:
  1. J. R. Lamarsh,核反应堆理论导论,第二版,Addison-Wesley, Reading, MA(1983)。
  2. 拉玛什,巴拉塔,《核工程概论》3d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ISBN: 0-201-82498-1。
  3. W. M. Stacey,核反应堆物理,John Wiley & Sons, 2001, ISBN: 0- 471-39127-1。
  4. Glasstone Sesonske。核反应堆工程:反应堆系统工程,施普林格;第四版,1994年,ISBN: 978-0412985317
  5. W.S.C.威廉姆斯。核子与粒子物理学。克拉伦登出版社;1版,1991年,ISBN: 978-0198520467
  6. G.R.Keepin。核动力学物理“,”addison - wesley酒吧。有限公司;第1版,1965年
  7. 罗伯特·里德·伯恩,《核反应堆操作导论》,1988年。
  8. 美国能源部,核物理和反应堆理论。DOE基础手册,第1卷和第2卷。1993年1月。
  9. 保罗·罗伊斯,中子物理学。电子数据处理科学,2008。ISBN: 978 - 2759800414。

先进反应堆物理:

  1. K. O. Ott, W. A. Bezella,核反应堆静力学导论,美国核学会,修订版(1989),1989,ISBN: 0-894-48033-2。
  2. K. O. Ott, R. J. Neuhold,核反应堆动力学导论,美国核学会,1985,ISBN: 0-894-48029-4。
  3. D. L.赫特里克,核反应堆动力学,美国核学会,1993,ISBN: 0-894-48453-2。
  4. E. E. Lewis, W. F. Miller,中子输运的计算方法,美国核学会,1993,ISBN: 0-894- 48442 -4。

参见:

原子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原子的化学性质,帮助你。如果是这样,给我们点赞在侧边栏。这个网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公众了解一些关于材料及其特性的有趣和重要的信息。

Baidu
map